方便快捷、新奇好耍的机器人餐饮,在温州曾经火爆一时,各种“炒菜机器人”“炒饭机器人”层出不穷。
但如今,这种科技与餐饮的搭配,却突然不“香”了。近期,温州街头一家“机器人面吧”试开业就遭遇滑铁卢,人气惨淡入不敷出,即便放出“免费吃面”的大招也留不住客人,现已陷入倒闭危机。
11月29日下午2时,记者来到位于鹿城区府前街的“机器人面吧”,店门口海报显示,11月24日-11月30日,试营业期间,该店推出“免费吃面”的活动。可惜的是,优惠活动并没有引来大量客流,记者到店时只有一名顾客正在用餐。
走进该店,一眼就能看到透明玻璃窗后的两位机器人“大厨”,它们由一台和面机器和一只机器手臂构成。输入指令后,和面机器10秒压制出面条,机械臂将面条送入汤篓煮熟,再放至既定轨道,送至出餐口,由工作人员配上浇头,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只需3分钟。
“看上去挺新奇的,但这些设备没多少机会派上用场。”店内工作人员和记者说,该店最早在8月份开始试营业,店里生意始终没有起色,即便是中午就餐高峰期,客人也寥寥无几,上座率最高不到三分之一。“我们服务员有四五个人,有时候客人还没有服务员多。”
该店店长透露,店内的智能化设备成本颇高,为吸引年轻人消费,在店铺装修上也花了不少心思。在营业前,还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投入了大量广告费用,请来近十位网红到店打卡,推出了吃面折扣,一碗牛肉面最低只要4.9元。
有创意、有优惠、有宣传,本以为这样一家时尚新潮的“机器人面吧”,一开业就能生意火爆,没想到陷入了“超长试营业”。“8月份试营业,生意就不大好,店里的空位基本没坐满过,于是我们一直在优化调整,各种优惠频出,就算赔本赚吆喝,生意还是不见起色,反而越来越差。”
经营频频受挫,店长有些心灰意冷。当记者提出可以为其宣传时,她直接摆手拒绝:“不用了,我们打算关门了,到时候宣传了,客人过来反而扑空。”
记者注意到在大众点评上,该店铺已是“停业”状态,从评价上看,花了钱的人该店口碑呈现明显“两极分化”。有顾客表示机器人煮面、机器人上菜科技感十足,特意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就餐。还有顾客觉得机器人做饭在很多城市比较普遍,只是一个噱头,实际味道一般。“机器人煮得面硬了一点,火候掌握不好。”市民小李这样评价。
95后张女士表示,自己就是被机器人做面的噱头吸引来的,到店后发现配餐还需服务员协助,颇为失望,“我以为这家店跟日本那种无人餐厅一样,全自动化,顾客只需要点餐就可以,机器人全流程操作。没想到这家店搞个半自动化想做智能化又不彻底,就没多大意思了。”她直言,这种靠新奇来吸引客户的餐饮店,很难让顾客二次消费。
市民小王家住府前街附近,路过该店时总要望一望,看到店内客流稀少,也没了进去消费的欲望。“其实机器人做饭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了,我们大学食堂就有,网上这种店也很多,见得多了就谈不上吸引力了。”
某业内人士表示,机器人煮面乍一看确实节约了餐饮里最重的租金和人力两方面成本。但很可能连面条现煮都做不到,味道没办法保证,除了初阶段尝鲜外,很难吸引二次消费。
他认为餐饮店本身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,附加值不高,却要运用高科技。如果真的做到无人餐厅,可能一台智能机器人的成本就要比几个工人的成本还要高,产值比不合理,实际效果不大。
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张一力表示,机器人餐饮只是“锦上添花”,餐饮店最终竞争力还在于味道和性价比。“我自己也买了一台家用的炒菜机,一些固定化、模式化的菜品,机器炒菜能代替人工,但一些复杂的菜品机器便无法制作或者味道很难保证。”他认为,机器只是工具,终究是要回归为人服务,多了科技感,不能少了烟火气,否则就是本末倒置。
记者调查发现,餐饮机器人面临“冰火两重天”局面,在网络站点平台,简易的商用炒菜机器人售价在2千到8万不等,产品广告中还标注了“1台机器等于3位星厨”的字样,有店铺月售70余台。
线下也出现了不少主打机器人的餐饮品牌,阿里、京东也纷纷布局,在全国,某品牌机器人煮面店开了163家门店。温州也曾有“蛋炒饭机器人”餐饮店,十分火爆,2016年,温州中学引入“炒菜机器人”颇受欢迎。
机器人餐饮火爆的同时,也催生了大量无疾而终的案例。2019年,碧桂园集团进军该行业,投资800亿元成立负责餐饮机器人的千玺机器人集团,短短几年,在机器人故障、出餐慢、菜品味道差等吐槽声中歇业退场。
温州首家孤独症婴幼儿托育融合照护在苍南试点 让“星星的孩子”不再独自闪烁